新国标拟对电瓶车限速25公里网友称太慢不如自行车什么速度更合理?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 履带扒渣机

新国标拟对电瓶车限速25公里网友称太慢不如自行车什么速度更合理?

时间: 2024-11-06 07:45:18 |   作者: Y6英亚体育官方网站

打个比方,多数汽车速度表上最高速最少有160公里每小时,180甚至200的也有,但这些并不是限速
厂家咨询电话:

13871757199

产品详情

  打个比方,多数汽车速度表上最高速最少有160公里每小时,180甚至200的也有,但这些并不是限速。限速是高速路边限速牌上标注的速度,比如100,比如120。在北京四环路限速只有80公里每小时。

  对应到电瓶车。新国标出台之前,不少电瓶车的设计时速其实就是40公里左右,厂商出厂前加了个限制,把它的速度设为最高25公里以符合旧国标。同时,车速超过15公里每小时的情况下,间隔几十秒就响起滴声,通过这样提醒骑车人已经超速了。

  非法改装时,两个常见操作是取消那个滴声、取消25公里的那个限制,让骑车人可以用4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骑行。

  也就是说,路上超速的骑手不止超过了15公里每小时的限速,还超过了25公里每小时的出厂速度限制。

  而以我平时在城市道路骑电瓶车的经验看,我在以25公里每小时的速度骑行时,超过绝大多数共享自行车是不难的,但同时骑手们也嗖嗖的超过我,那些骑行团一样嗖嗖的超过我。

  所以,说25公里太慢还不如自行车,这不是事实。除了那种骑行团外,大多数人骑的是就是普通共享自行车,能骑到20公里就已经很努力了。

  另一方面,电瓶车过快刹不住车,极易发生惨烈车祸。我亲眼见过至少三起电瓶车的车祸,那情景非常惨。

  这也是我将20公里每小时设定为限速上限的另一个原因。速度慢下来,就安全的多。

  电动自行车属于典型的“肉包铁”,只要发生意外事故,骑电瓶车的人就以血肉之躯抵抗。

  大家觉得电瓶车速度慢,其实就是把它期望成摩托车了。但是,这样的期望并不现实。

  个人认为,工信部的回复给出的逻辑依据是没问题的,不足的是,没有给出统计数据相关的依据。

  比如,在过去一年发生的电动车相关的交通事故中,电动车在发生意外事故时的时速分布是怎样的?有没有速度超过25公里后事故率飙升的现象?

  总之,假如没有数据统计作为支撑,那民众就会认为这个25公里/小时的限速是专家拍脑袋想出来的,肯定不服。

  而交通事故的数据只有交通机关和统计机关有,民众是了解不到的——就算没有完整的事故数据,也应该有部分数据,全国的数据结合起来,理论上来说是样本数量是足够作为决策依据的。

  所以,我认为工信部应该公布更详细的包含数据的决定依据(比如专家提出25公里每小时这个数据时的决策报告),这样才可以真正地解除民众的疑虑。

  另外,有关部门既然在征求意见,最后提交回复和决定时也应该给出这些意见反馈的统计报告并给出正面的回应。

  不管最后会不会更改限速,有关部门的决策理应最大限度地考虑科学的数据分析和民众的意见呼声。

  理论来说,如果大家都有足够的公德心和足够的自知之明,那不限速是最好的选项,这样做才能够使社会交通效率最大化。

  然而,我想哪怕是最激进的民众,恐怕都得承认,多数普通民众是既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驾驶技术,也只有少数的自我控制能力的。所以,出台一些强制的管理规范是十分必要的。

  就本人而言,也有一些电瓶车的骑行经历,我的经验是,除了快递和外卖的小哥,其它车主的平均车速应该是远低于25公里的。而在行人较多、路况复杂的情况下,如果骑行速度超过20公里,对车辆的控制能力和对周围环境的应对能力确实开始显而易见地下降,事故风险是增加的。

  所以,除小哥外,普通人群大数并不是特别需要超过25公里的限速,而普通人的驾驶技术更粗糙,也有必要将速度限制在25公里内。

  从个例看,确实有部分民众车技和心理素质出众,哪怕骑出40公里的时速都很难出事故,但是这里必须提出,法律和法规不可能适合每一个人,只能找出最大公约数。所以,任何法规都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这是没办法的事。

  至于快递外卖小哥,虽然数量不少,但在数亿电动车车主中仍然只是少数人。所以为此提高限速让普通车承受更大的风险,也是不合理的。

  然而,在现实中是很难区分的,难道你能限制一部分车只卖农村,另一部分车只卖城市吗?

  普通电动车限速25公里不变。但另外推出一款替代高速电瓶车的便宜新型电动摩托车标准,性能指标比电瓶车好,售价比专业的摩托车低。限速60,可以走机动车道。驾驶这类的电动摩托车,必须考驾驶执照,必须买强制交通险,车辆需要参加年检(当然流程和费用需要简单和低廉)。

  这样,快递员和农村交通人士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电动摩托车,而更高的准入门槛能够更好的降低事故概率,完善事故保障。

  中国电瓶车的保有量超过3.5亿辆,比汽车的保有量还更高一点,是人民群众短途出行的最重要交通工具。电瓶车的速度到底应该是多少才合理,应该要依据实际使用场景,综合安全和通行效率来考量,而不是根据经验去判断。

  随着过去四十多年中国经济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中国现有600多个大中小城市,城区面积慢慢的变大,出门靠走路太慢,靠公共汽车不方便,靠私家车太挤,地铁只有大城市才有,短途出行骑电瓶车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城区的交通普遍比较拥挤,不管是什么车,速度都快不了。按照现行交通法规定,电瓶车走非机动车道速度不能超过15km/h。从这个方面来说,电瓶车最高速度25km/h完全够用了,是合理的。

  中国有2000多个县,县城人口不少,加上600多个城市的城郊地区,人口更多。这些地区的道路交互与通行情况没有城区那么拥挤,不少地方的路况都比较好。这种路况下,25km/h的速度就有些不够用了,好一点的自行车都可以超过这个速度。从这个方面来说,25km/h的最高速度就不太合理了。

  虽然现在农村很多地区只剩下老人和留守儿童了,但是人口也还不少。他们去附近的镇里,甚至去距离不远的县城或者城里,骑电瓶车是最好的选择。这些地区的路况一般都比较好,25km/h的速度就完全不够用了。

  可能有人会说,可以骑速度更快的电摩。确实是可以,但是电摩属于机动车,需要考驾照,交保险,对于许多年龄偏大,知识不高的农民来说,考驾照如果不放水,是很难通过的。这不是符合当前农村实际的好的选择,骑电瓶车才是最好的选择。

  此次电瓶车新国标对于安全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见对于电瓶车的安全问题非常重视。

  很多电瓶车出现的交通事故确实和速度关系很大,如果速度低一些确实有利于交通安全。但是细究那些因为速度过快引发的交通事故,很多都与不遵守交通规则有关,并不单纯是速度太高的问题。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速度低也照样容易出事故。

  对于电瓶车过快的速度(超过40km/h),当然有必要降低,但是降到30以下就太慢了一些,速度并不是越低越安全。有时候遇到紧急状况,需要加速逃离,此时速度不够反而是最危险的。

  从通行效率的角度来说,速度过低也是不合理的。当下时代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人们需要更快捷的交通方式,满足大家更快更安全的交通出行是很有必要的。

  此外,不得已提的是,由于国内只有少数几个城市禁止摩托车,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如果想要更快捷的交通方式,购买电摩成为更好的选择。但是,电摩的安全风险隐患其实问题更大,如果电瓶车最高速度过低,很多人会转而购买电摩作为交通工具,等到以后电摩慢慢的变多,安全问题必定越来越突出,估计一些地方又会禁摩了。与其如此,不如把电瓶车的最高速度提高一点,打消这些人购买电摩的念头,因为电瓶车不用考驾照,使用更方便,还能兼顾交通安全和出行效率。

  综上所述,我认为电瓶车最高限速25km/h确实低了一些,提高到30-35km/h更合理。

  当年我也不想学修电动车,因为还没有普及无刷电机,有刷电机一年半必坏。但是现在有了无刷电机,电动车继航里程更长了,出行郊率更可靠了,老百姓对于电动车的需求慢慢的变大,因为它省电、可靠、爬坡力矩大。在老家小县城,几个功能不同开发区,相距二十几公里,大家一般来说都会选择骑电瓶车,上班骑半个小时,下班半个小时,现在电动车是很多人上班唯一的出行工具。

  但是新国标调整后,限速25码电动车成了鸡肋,限速放高又影响了踏板车销量,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要么放弃电动车,要么会选择改装。

  单纯从安全角度考虑,我认为电动车自行车能大大的提升限速到35码以下,配合高速电子刹,低速物理(鼓刹碟刹)刹车,可完全可靠地在五米之内停止,这个与踏板车的刹车性能是一致的,还可以零件结构原理通用的。刹车本身零部件不复杂,重量体积都可与踏板车通用,踏板车跑一百码没问题,电动车车身更轻,所以安全不是限速的理由。

  中国要走向并且引领世界,要学会制定标准,要有放眼全球的眼光。特别在电瓶车这一类似我们产业链完整,产销量第一,有优势的产业。过于严苛的标准,只会妨碍我们逐步发展。如果这种标准欧美老百姓(不是政府)不能接受,非洲兄弟不能接受,东南亚国家不能接受,那它合理吗?现在这个标准,善良听话的中国老百姓都是骂声一片,世界能接受吗?25码,制定标准的人先骑这个车上下班一个月再说吧。只要求速度和重量,为啥不可以改成要求刹车距离(这个更应该作为强制标准),适当放宽重量和速度,这样老百姓买个车的续行里程和通勤时间都能真正提升,从而社会效率真正提升。重量过轻只会偷工减料,车架本来该用40斤的被逼只能用15斤的,不然会超标,那个更安全?速度25,跟自行车有多大区别?便捷,舒适,提升通勤效率的意义何在?当然安全必须有保障,这个肯定不能开玩笑的,那么如果说在35-45码的行驶速度,强制要求多长时间多长距离能停住车,达不到的一律不合格并且重罚,是否更安全可靠!!!而且这样是否更能逼厂家升级技术,提升性能和安全性,不敢偷工减料,以此充好!

  电动自行车是和自行车一个车道的,因此它的速度应该和自行车相比较。。25公里基本上就差不多够了。。再快。。那摩托车有什么用?我在潮汕旅游的时候有一个专门的摩托车道,我认为如果电驴再快就要专门开辟电驴车道了,那还不如放开摩托车。。

  电动车最开始的名称就是助力自行车,那么同样就决定了他是自行车的一种替代方式,那为何需要设计这么快呢?

  而且电动车速度越快,里程越高,代表车重就会更重,车型就会更大,电动车在马路上是和自行车抢车道的,如果体积再大,对本来就捉襟见肘的非机动车道增加更多的负担。。前段时间被汽车压死的小孩就是在混合车道上的,如果哪里有一条非机动车道,即便再小,可能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再就是速度。。现在电动汽车普及开来,很多失控的新闻比比皆是,至少从我看来,除了汽车真的有问题,其他的问题都是在电动车的加速度上,普通油车百公里加速能上10秒已经是很厉害了,电动汽车呢?动不动就百公里几秒。。这种百公里加速对于老手来说是刺激,对新手来说呢。。就是个不稳定的定时炸弹。。电瓶车也一样,骑电瓶车不需要考驾照,很多人甚至交法都认不全。。给这种人过快的速度就是培养一个个马路杀手。。所以还不如限制速度。。或者再增加一个可以考驾照的电摩来的安全。。

  所以我认为25公里没必要增加了,马路上骑小六或者哈罗也没见得有人吐槽这么慢。。电动车没必要考虑城乡间的通勤,这个是摩托车或者汽车考虑的

  可以根据年龄段选不一样车速的电动车,一款在限速40公里的,一款在30公里的。

  其实好多电动车事故并不是超速了才发生意外事故,而是骑车之人的安全意识,在车流中穿行,或者:闯红灯,逆行机动车道这些违规交通才导致事故,正常30公里左右不违规不逆行靠右行是不会发生交通事故的

  30公里一40公里是较为贴切的,40公里在农村也刚好够用,城市里就算是100公里/小时它也只慢慢开,不能因为城市的因素就影响整体规划,速度提高一点也没人再去想方设法加电池加速度,警察也不用天天查车查违规,一举多得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588)

上一篇:一百年前德国U艇杂乱的内部结构图鉴!

下一篇:专注大模型训练 中兴通讯旗舰GPU服务器R6900 G5亮相中移合作伙伴大会

返回顶部